《别鲁颂》
——唐·李白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释义:
1 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持高尚气节。游于赵国,恰遇秦军已经击败赵军四十万,又围赵都邯郸,魏国大将新垣衍欲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以利害说服新垣衍合力抗秦,终于击退秦军。平原君欲封官,不受;赐千金,亦不受,飘然离去(参《战国策赵策》、《史记鲁仲连传》)。
2 前烈: 前人的功业。
谁说泰山高,高不过侠客鲁仲连的气节。
谁说秦军众多不可抵挡,他们都摧毁在鲁仲连舌下。
侠客鲁仲连独立天地之间,气度犹如清风洒香雪。
夫子你倜傥潇洒,勤攻文学继承鲁仲连的遗风。
品格如错落盘结的石上古松,不为秋霜折毁。
我赠你忠言和镂金镶玉的宝刀,让我们的友谊千秋万代不灭。
创作背景:
《别鲁颂》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李白担任太尉府掾属期间,当时他在洛阳时曾拜访了洛阳名士鲁连,二人交谈甚欢。
《别鲁颂》中表达了对鲁连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诗中用泰山高大、秦军众多来比喻其他名山和强大的势力,然后突出鲁连的才华和志向。诗人将鲁连看作是独立于天地之间,像清风洒兰雪那样高尚纯洁的存在。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继承了前人的传统,继承了前辈的精神,也为后人所推崇。
诗的结尾,李白使用了错落的石上松和不被秋霜折断的形象,暗示了鲁连的坚韧和长久不衰的品质。最后,诗人赠言给鲁连“镂宝刀,千岁庶不灭”,寓意着希望鲁连的才华和影响力能够长久流传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李白对鲁连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对他才华的钦佩以及对他影响力长久不衰的期望。同时也体现了李白对文学前辈的敬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之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