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我对高适与李白相识这一情节感到十分震撼。李白曾豪言壮志地表示想要成为天上的神仙,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擅长言辞华丽,但在武术上并不擅长。与之相反,高适在枪法上有一定造诣。高适在小时候读书困难重重,青年时期虽然有时能够写诗,但口齿却结巴不畅。李白和高适晚年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陷入了灾难之中。繁华的长安城被烧毁,美丽的黄鹤楼也遭到了焚毁。然而,高适说道:“只要关于黄鹤楼的诗还存在,那黄鹤楼就一定存在;只要关于长安的诗、书还存在,那长安就一定存在。”
这段描写让我深思。在动荡和破坏之中,人们常常会失去信仰和希望。然而,高适用坚定的信念告诉我们,灾难过后,我们仍然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来感受过去的辉煌和美好。尽管长安城已经不复存在,但在诗词和书籍中,人们仍然能够追溯唐朝的荣光和历史。这种力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让我们对过去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新的思考。
此外,高适与李白的交流也是故事中的一大亮点。尽管两人在才华和性格上截然不同,但他们的友谊却是真挚而深刻的。他们通过彼此的交流和理解,共同面对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困境和挑战。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友谊成为了相互鼓励和支持的力量源泉。
电影《长安三万里》通过展示李白和高适的故事,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灾难并不能摧毁人们内心的坚守和追求,历史中的辉煌也能通过文字和文化传承下来。同时,真挚的友谊也能在逆境中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这部电影让我感到无比震撼,也让我对人类的坚韧和文化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