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13):芙蓉楼送辛渐
73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古诗释义:
当冷雨滴滴洒落江天之夜,我到达吴地。天明时刻,我依依惜别好友,唯留楚山孤峰相伴。
如有人在洛阳打听我的下落,请告诉他们:我的内心如同玉壶中的冰一般纯洁,未曾被功名利禄等世俗所污染。
往南望望丹阳城,秋海茫茫,阴雨连绵;往北看楚天,层云深深,风景凄美。离别时,望着高楼送客,与挚友相依惜别,心情郁结,饮酒难消愁。周围静谧无声,只有清寒江天和高悬的明月照耀着我的内心。
注释
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高楼:指芙蓉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王昌龄在洛阳官场担任时,与辛渐结识。辛渐出使于吴兴之地(今浙江省),王昌龄在他要赴南方行程前安排了骑马、车马和宴会等各项细节,并在芙蓉楼上为他送行。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即是在此情景下创作而成。
首句“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表达了诗人在阴雨连绵的夜晚为好友送行时的感慨。诗人在送别之际,看见朋友即将翻越的山峰高耸入云,孤零零的矗立在暗淡的天空之中,萦绕着一丝孤独和无助之感。
接下来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了诗人对故友辛渐的思念之情。这句话用“冰心在玉壶”这个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情感,意味着内心的清凉和聚散的无奈。它既描绘了作者与辛渐的情谊,又表现了诗人身处官场的孤独和无奈。
下面两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描绘了行程路线中的秋色美景,也暗示了诗人与故友分离的难舍之情。
最后两句“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愁思之情。诗人在高楼送别好友时,却因太过悲伤而无法享受宴饮,感觉自己的心情像一轮明月,黯然寂寞地映照在寒江之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既赞美了自然风光,又通过生动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刻画出这种深厚的人情之感和诗人内心的愁思,展现出唐代文学追求真实感受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特征。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