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蚊虫传染病“登革热”提前来袭 如何保护宝宝不得病
截至2015年4月2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当地确诊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9例婴儿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疫情较往年提前两个多月到来。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
登革热的症状类似感冒
登革热的前期症状和感冒相似,很多患者会误把它当作感冒来治疗,不仅耽误了治疗时间,更加重了病情。那么如何区分登革热和感冒呢?
区分登革热和感冒的4大要点:
●发热特点:
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突发“高烧”,体温可在24~36小时内达39℃~40℃。
●有无皮疹:
登革热发烧3~4天后,身上出现红疹,发病期间全身痒。
感冒后很少会有皮疹的出现。
●有无出血倾向:
约25%一50%的登革热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
感冒一般不会伴发出血症状
●有无强烈痛感:
登革热常伴有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感冒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宝宝染上登革热后该如何处理?
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
1.降低体温
对高热患儿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补液
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
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温馨提示:出血性登革热务必住院治疗
由于出血性登革热的症状比较严重,对宝宝的威胁较大。因此,一旦出现出血性登革热的症状,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患上登革热?
登革热由经蚊媒传播,因此防止宝宝被蚊虫叮咬是避免感染此病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预防宝宝被蚊虫叮咬呢?
1.及时清除家庭积水
蚊子喜湿热,且其幼虫会在不流动的水中孳生,因此婴儿上呼吸道感染,一定要及时清理家中的各种积水,如花盆托盘、阳台和天台中的空瓶中的积水。
2.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在家中安装纱门和纱窗,定期在家中喷洒杀灭蚊虫的喷雾。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喷洒杀虫剂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避开宝宝,以免杀虫药剂被宝宝吸收,危害宝宝健康。
3. 给宝宝准备好驱蚊用品
父母在为宝宝挑选驱蚊用品时,最好选择国内值得信赖的大品牌。
4.勿让宝宝出太多汗
大量排汗会使宝宝体表的氨基酸升高,这些成分会吸引蚊子。
5.不要让宝宝进行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会让宝宝新陈代谢加快,排汗增多,易吸引蚊子叮咬。
6.郊游时尽量穿长衣长裤
除了不要穿长衣长裤之外,尽量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这些地方在夏天会有较多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