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十二首·其四》
——唐·李白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
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
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释义:
1 玉箸: 指眼泪。
2 湖阳: 唐县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湖阳镇。
3 阴丽华: 东汉光武帝之妻,光武微时闻其美,
4 叹曰: 娶妻当得阴丽华。事见《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
5 青春: 美好的时光。
6 白日: 指时光。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的眼泪滴落在梳妆台的镜子上,表达了他因湖阳水中生出的忧愁而感到伤心。有传言说湖阳与他远方的恋人阴丽华的故乡通过风烟相连,好像就住在隔壁一样。美好的春天转瞬即逝,让人突然感到时间的催促,年岁也不知不觉地增长。他担心秋风的吹袭会带来寒意,荷花也会凋谢,内心感到悲伤无法自持。于是,他将深深的思念融入梦境之中,日夜兼程,奔向遥远的阳台。这首诗表达了对爱人的相思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忧虑。
创作背景:
《寄远十二首·其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与远方的恋人分离有关。
诗的开头描述了玉箸落在春天的镜子上,暗示着诗人的心情落寞。他坐在湖边的阳台上,感到忧愁。听说远方的恋人阴丽华,他们之间的联系好像隔着风烟接近着邻里。这里的风烟可以理解为指诗人所在的地方与远方之间的距离和障碍。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担忧。青春已经过去了,白天忽然催促着夜晚的到来,这种感受使他感到焦虑。他担心如同荷花绽放的时间会过得很快,这让人感到心情沮丧。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恋人的相思之情。他不惜付出梦境中的相思,日夜向阳台祈盼着与恋人的团聚。这结束了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李白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担忧。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分离的无奈。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